杨树斌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杨树斌,男,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2008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amjs澳金沙门线路,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7-2014.2年先后在德国马普聚合物研究所和美国莱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3加入amjs澳金沙门线路。研究领域为二维新能源材料,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0余项;在Nature、Sci. Adv.、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1万余次;其中制备二维材料的拓扑转化新方法被Nature专题评述:“是将二维材料推向市场的关键步骤”。授权国际PCT和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部分在新材料(济南三川等)和新能源企业转化应用。
水江澜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水江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先后于天津大学(2000年)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2010年)获双博士学位,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2010-2013年)和凯斯西储大学(2013-2014年)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经历的研究领域包括锂离子电池和锂-空气电池,目前研究聚焦氢能与燃料电池,主要包括制氢催化剂、储氢材料、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迄今已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包括Science, Nat. Nanotech., Nat. Catal.,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持中组部青年项目(2015)、科技部氢能重点专项课题(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 2019)和地区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课题(202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专题课题(2020)。担任《Nano Research Energy》期刊青年编委,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氢能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燃料电池发动机分会委员等。
张世超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张世超,清华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所博士后,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实验室负责人。1993年到amjs澳金沙门线路工作,主要研究先进能源材料的研究,先后主持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在Adv Mater、ACS nano、J Mater Chem A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申请或授权专利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项。
李松梅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李松梅,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本科、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电化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访问学者。主讲过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6门,其中长期主讲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电化学原理”、专业选修课“分析化学”和硕士生专业课“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完成6项国家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出版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1部、工信部规划教材1部、专著1部,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北航“立德树人奖”优秀奖等教学奖励20余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四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在Nature、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朱天乐
科研方向:材料化学系
个人简介:朱天乐,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博士和博士后,2003年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大气和有限空间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大气污染物吸附和催化净化材料、地方和企业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对策及能源成本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5项,省部及地方政府和企业课题20余项。主编出版著作(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6件,获省部级奖1项。
刁鹏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刁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北航“优秀主讲教师”称号获得者,研究生精品课主讲教师,北航首届“研究生课程卓越教学奖”获得者。 长期从事电化学与光电化学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电催化材料、光电催化材料、光能-化学能转化与存储、环境催化材料、电池材料、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组装。在上述领域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博导基金等、北京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面上基金等。在材料学、化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Adv Mater.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其中有多篇SCI高被引论文,H因子32。
范文宏
科研方向:材料化学系
个人简介:范文宏,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环境类专业核心专家,校一流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 长期从事天然水环境中金属及纳米颗粒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生态效应和修复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6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其余国家、省部级项目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120余篇,H因子32,获1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杂志 B Environ. Contam. Tox. 亚洲编辑部副主编、Environ. Tox. Chem.编委等社会兼职。
李卫平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李卫平,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腐蚀与防护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7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功能涂镀层和光电信息材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分别于2010年到英国剑桥大学,2011到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863”计划、航空科学基金、教育部及北京市基础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研究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
秦国彤
科研方向:材料化学系
个人简介:秦国彤,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安徽理工大学化工系系获学士学位,1996、1999年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8-2001.8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博士后,2001.8出站入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1月-2011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 2014年9月-2015年9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公派访问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面向环境污染控制和二氧化碳还原的新型膜材料、吸附材料和催化材料等的设计和制备、电化学和膜过程原位耦合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其余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横向课题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张晓亮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张晓亮,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化学系主任。2013 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之后作为博士后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瑞典皇家工学院(KTH)从事研究工作, 2018 年入职北航amjs澳金沙门线路。 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和北航青年拔尖人才项目,长期从事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工作,提出了光电材料表面基质构筑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光电材料表面特性调控机制,多次打破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记录效率,相关成果在Joule、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和Angew. Chem. Int. Ed.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担任《物理化学学报》、《Susmat》、《Nano-Micro Letters》和《Energy Material Advances》期刊编委/青年编委。指导的研究生多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卓越学术基金和优秀学位论文等荣誉。
于美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于美,教授,博导。2002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19年晋升为教授。2013年-2014年,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航空航天关键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李晓敏
科研方向:材料化学系
个人简介:李晓敏,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2008年获University of Greenwich博士学位;1995-2006年任职于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2008年至今任北航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等研究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多项。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凡舟”基金二等奖、“我爱我师”特色教师奖等奖励。
梁大为
科研方向:材料化学系
个人简介:梁大为,教授,博导。本、硕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2003),2007年获香港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发表SCI论文80篇,引用2600余次, H-index 28。授权专利6项。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含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青年编委。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3),北航拔尖人才计划(2017)。
董兆敏
科研方向:材料化学系
个人简介:董兆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暴露与健康风险方面的机理和应用研究。任期刊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副编辑,担任多个期刊学术期刊(青年)编委和客座编辑。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内外项目10余项。
刘翔
科研方向:科研方向:1)全固态电池;2)电池安全;3)关键电池材料再生;4)空天能源材料和器件失效分析及同步辐射研究;
个人简介:个人简介:刘翔,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2021起担任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和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电池材料研究负责人,2022年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重大需求,长期从事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固态电池材料相关研究工作。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Joule,Advanced Materials,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 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引用6000余次,H因子33。研究成果被美国能源部(DOE)、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等专题报道,被Nature Energy等期刊专题评述。申请美国专利2项,担任eTransportation国际期刊青年编委。与新能源行业龙头合作密切,可推荐工作和深造,每年招收1-2名博士及2-3名硕士研究生,常年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欢迎感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有意者请发邮件联系: xiangliu@buaa.edu.cn。
项民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项民,女,北航amjs澳金沙门线路材料物理与化学系教师,高级工程师。1989年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金属材料的腐蚀失效与表面防护和能源材料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室的工作。
刘慧丛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刘慧丛,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物理与化学,负责的BH系列憎水剂产品20年来已用于国内航空航天40多家单位,承担了多项功能性涂镀层方向的企业合作项目,已结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参与完成了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与企业合作的攻关项目。在此期间,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已授权专利5项。参与了国防工业出版社《电镀手册》第三版和第四版的编写工作(10万字)。参编国防特色研究生教材《材料表面现代防护理论与技术》(西工大出版社,2012,朱立群主编,负责“第九章 金属表面转化膜技术”5万字)。获得省部级奖项2项。
陈海宁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陈海宁,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和2013年毕业于北航amjs澳金沙门线路,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13-201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入选北航 “卓越百人计划”, 任博导、副教授。目前为amjs澳金沙门线路材料化学系副主任、北京表面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信息材料和光伏材料。至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Sci. Bull., 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 Nano Energy, Acs Energy Lett.等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论文总引用数超过6500次,H因子44(Web of Science)。
孟淑娟
科研方向:材料化学系
个人简介:孟淑娟,女,卓百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科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先后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随后在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膜技术中心进行博士及博士后研究,师从国际著名高被引科学家Prof. Liu Yu,主要从事膜分离方向研究。入职北航后,专注于膜分离这一方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论文若干;积极投身教学事业,钻研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作为主持人获批教育部项目1项,一流本科课程校级立项1项,校级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立项1项,学院教改1项。
王颖
科研方向:材料化学系
个人简介:王颖,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学士和经济学学士(双学位),环境科学工学博士,2018年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入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计划和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从事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基准/标准、纳米材料生态及健康风险、生态环境统计与建模领域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中国工程院应急攻关项目等。在生态环境领域Environ. Sci. Techno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部分成果被纳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和基准报告,参与开发配套软件,用于生态环境部环境基准业务化管理工作。任北航青年教师发展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建模教育中心特聘专家等,担任BECT和Carbon Research学术期刊的青年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