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梅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李松梅,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本科、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电化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访问学者。主讲过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6门,其中长期主讲本科生专业核心课程“电化学原理”、专业选修课“分析化学”和硕士生专业课“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完成6项国家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出版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1部、工信部规划教材1部、专著1部,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北航“立德树人奖”优秀奖等教学奖励20余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四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在Nature、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马朝利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198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后作为留学生就学于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从事金属间化合物研究;作为日本通产省新能源与产业开发机构研究员工作于日本超高温材料研究所,从事超高温材料研究;作为日本科学技术厅研究员参加井上过冷金属项目,从事金属非晶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5年应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骆红云

科研方向:1)(超细及纳米)材料制备及其损伤机理、表征、监测;2)低塑性加工纳米梯度材料表面完整性;3)生物材料及仿生材料。

个人简介:骆红云,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教授,中国质量协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先后承担及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获得省部级奖5项,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检索。主编及参与编写著作4部,在国内外国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2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马岳

科研方向:(1)金属结构材料微观组织及性能研究; (2)涂层界面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 (3)铝锂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表征。

个人简介:马岳,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系获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中科院力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至今北航amjs澳金沙门线路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材料冶金系做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及国家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等多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近百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获2006年部级科技二等奖及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朱天乐

科研方向:材料化学系

个人简介:朱天乐,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博士和博士后,2003年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大气和有限空间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大气污染物吸附和催化净化材料、地方和企业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对策及能源成本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5项,省部及地方政府和企业课题20余项。主编出版著作(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6件,获省部级奖1项。

刁鹏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刁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斯坦福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北航“优秀主讲教师”称号获得者,研究生精品课主讲教师,北航首届“研究生课程卓越教学奖”获得者。 长期从事电化学与光电化学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电催化材料、光电催化材料、光能-化学能转化与存储、环境催化材料、电池材料、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与组装。在上述领域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博导基金等、北京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和面上基金等。在材料学、化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Adv Mater.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其中有多篇SCI高被引论文,H因子32。

范文宏

科研方向:材料化学系

个人简介:范文宏,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环境类专业核心专家,校一流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 长期从事天然水环境中金属及纳米颗粒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生态效应和修复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6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其余国家、省部级项目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120余篇,H因子32,获1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杂志 B Environ. Contam. Tox. 亚洲编辑部副主编、Environ. Tox. Chem.编委等社会兼职。

邓元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北航amjs澳金沙门线路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新型电池与新能源复合材料分会(筹) 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介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应用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专业委员会资深常务委员,中国真空学会薄膜专委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热电材料与应用分会常务理事,航空材料北京市国际合作基地主任,山东省“十强”产业智库新材料产业智库首批专家。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IET Nanodielectrics》编委。入选杭州钱江特聘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等。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863计划项目,民用航天预先研究、北京市科技主题计划、企业重大技术攻关等重要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在Adv. Func. Mater.、Phys. Rev. Lett.、Chem.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7项,其中3项实现成果的转化。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逄淑杰

科研方向:主要从事非晶合金等非平衡金属材料的成分设计、形成和性能的基础研究及其作为生物医用材料、钎焊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个人简介:逄淑杰,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美国田纳西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04年应聘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2009年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非晶合金和高熵合金材料的形成、制备、物性及其应用基础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论文被引用2000余次;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中航工业产学研创新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兼任中国金属学会非晶合金分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委员。

沙江波

科研方向:主要从事高温结构材料的设计和性能研究工作,包括:1)Nb-Si基超高温结构材料的多相设计。研究合金化和热加工工艺(定向凝固、粉末冶金、电弧熔炼等)对显微结构、高低温力学性能、变形损伤行为以及强韧化机理

个人简介:沙江波,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分别在日本材料物质研究所(NIMS)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工作。长期从事高温结构材料的设计、制备和表征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材料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授权和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肇研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肇研,amjs澳金沙门线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热固/热塑)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纳米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聚合物基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在此基础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复合材料分盟成员,中国航发减振降噪材料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及隐身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SAMPE会员等。

李锐星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李锐星,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侨联主席,人事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资助获得者。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会员。 分别获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学士、五二研究所硕士、(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参加工作,曾先后就职于五二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日本)东北大学[助手(Assistant Prof.)、副教授],并曾在韩国、美国短期工作。200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持多项国家纵向项目。近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项。作为主笔人之一,编撰了《材料大辞典》(第二版)无机非金属部分近80条词条、《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15》;撰写了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丛书《2049年: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 — 新材料与未来世界》第六章及第九章;此外,作为主讲人和主要撰写人完成了中国科协《全国学术决策咨询高端沙龙》(第4期)报告:《新材料在构建智能社会中的机遇和挑战》。

李岩

科研方向:1、金属智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微观结构、相变行为和功能特性等基础科学问题;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设计及应用技术。2、生物医用材料:新型钛基形状记忆合金功能特性及应用技术;镍钛记忆合金表面改性及应用技术;可

个人简介:李岩,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和新型医疗器械设计与研发。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 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7 项,其他科研项目20 余项,发表SCI 收录论文1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 余项,制定生物医用材料团体标准2 项,获2016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5 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担任科技部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医用金属腐蚀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兼职。

杨继萍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杨继萍,女,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mjs澳金沙门线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和《复合材料学报》编委,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监事。 本科、硕士、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后,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 UK, Research Fellow)纺织系工作近4年,2011-2012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SA)材料系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是光电功能高分子、特种胶粘剂、高性能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发表期刊论文100余篇,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教改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航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讲的《高分子物理》课程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2020年)。获评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北航“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和十佳教师、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

李树索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 李树索,1969年7月生,199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金属材料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6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加工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6月至2001年5月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1年和2012年分别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主讲本科生课程《材料制备传输原理》和研究生学位课《先进金属结构材料》。于2007年获得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出版专著一本《高温结构材料》,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项。

尚家香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尚家香,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8月钢铁研究总院获材料学博士学位。先后在河南科技学院和河南师范大学工作。2001年10月-今,北航amjs澳金沙门线路工作。获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剑桥大学材料与冶金系访问。先后讲授本科生课程“量子力学”、 “计算材料学”与“半导体能带结构计算特色实验”,研究生课程“计算材料学”、“电子结构与材料性能” 与“能带结构计算实验”等。从事材料微观机理研究工作,包括第一原理和分子动力学进行电子结构和原子结构进行材料研究。在金属及合金的表面、界面氧化及掺杂研究和金属和金属间化合物的相变方面以及二维材料的电催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在Acta Materialia, Phys. Rev. B, Applied physics letter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

张瑞丰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张瑞丰,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2013年担任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材料系研究助理教授;2009年获得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Director’s Postdoctoral Fellow”荣誉;2005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荣誉。以材料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突破为支撑,深耕基础研究,自主研发“材料建模、模拟、分析和可视化集成化平台SPaMD”和“合金热力学基元数据库和计算平台MiedCalc”等。提出了多功能柔性MXene材料理性设计原则,提升了柔性材料力化耦合理论设计前沿地位;构建了强固体材料多维力学参量设计方案,指导设计出多种新型超硬/高强材料;发展了多选区内应力平衡等关键技术,揭示了异质界面微观力学机制及极端服役行为,奠定了材料微纳力学领域的重要基础。迄今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诸如Chem Rev、Phys Rep.、PNAS、PRL、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cta Mater.、Phys. Rev. B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引用5000多次,H因子=43;获批14项软件著作权,授权7项国家发明专利。担任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编委。

李敏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李敏,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复合材料方向骨干教师,担任“北京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技术实验室”主任、科工局“高性能碳纤维检测评价中心”技术负责人,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支持。兼任科技工业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技术应用创新中心理事、SAMPE学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复合材料分会委员、《绝缘材料》编委等职务。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发共性技术等国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他引1300余次。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3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

刘彤

科研方向:纳米储氢材料;等离子体合成微/纳米材料及其电磁性能;先进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

个人简介:刘彤,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2003年5月至2006年3月,日本岩手大学工学部,非常勤讲师;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日本京都大学先进能源研究所,产学官研究员;2008年4月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mjs澳金沙门线路,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防预研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被引用2800余次,H因子33;发表英文专著2章,中文专著3章。

李卫平

科研方向:

个人简介:李卫平,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腐蚀与防护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2007年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功能涂镀层和光电信息材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分别于2010年到英国剑桥大学,2011到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863”计划、航空科学基金、教育部及北京市基础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研究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

共72条  2/4